中山廣播電視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和關于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自覺承擔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守正創新,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步伐,逐步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努力建設區域內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質量發展新型主流媒體。
一、深化管理創新,資源要素實現優化整合
近年來,中山臺優化組織架構和運營機制,努力探索適合媒體融合發展的內容生產流程和體系。撤銷了過去按照傳統媒介劃分的廣播新聞部、電視新聞部和新媒體部三個部門,對傳統采編播流程進行再造,組建綜合采集部、全媒體編發部和融媒體發展部,并由這三個部門共同組成融媒體中心。綜合采集部負責日常新聞策劃、采編;全媒體編發部負責對新聞素材進行深度加工,并根據各渠道的不同特點進行分發;融媒體發展部負責新媒體移動平臺開發、推廣及管理運營。建設由內容生產供應體系、集成播控運營體系、內容分發服務體系、產品應用營銷體系及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等組成的融媒體協同機制,在根本上突破媒體融合發展問題。經過近兩年的探索、磨合,中山廣播電視臺新部門、新流程運作已逐步進入正軌,新聞信息內容正朝著“一次性采集、多媒體呈現、嚴格化審核、多渠道發布”的目標生產制作,推動信息內容、技術應用、人才隊伍的共享融通。
二、加強平臺建設,全媒體傳播矩陣初步形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既要守住原有陣地,又要搶占新陣地。近年,中山臺著力加強平臺建設,努力打通“臺、網、微、端”資源。目前已建成包含中山手機臺APP、“中山之窗”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視頻號、抖音號等在內的全媒體傳播矩陣,粉絲總量超過300萬。其中,“城市零距離”微信公眾號擁有粉絲50萬,是中山粉絲量最大的新聞類公眾號,多次獲評“廣東十大先鋒媒體”;承接運營的中山市委市政府權威發布平臺“中山發布”微信公眾號粉絲量突破160萬大關,影響力穩居全國地級市政務發布類微信公眾號前列、廣東省首位;中山手機臺APP下載量超過157萬,每日頁面活躍人數超過5萬人次,成為本土短視頻第一移動平臺,全市已有20個鎮區通過專屬帳號登錄中山手機臺APP發布短視頻。此外,積極利用學習強國平臺進行內容分發,近兩年(截至2021年4月30日),共編輯報送稿件9778條,成功簽發廣東平臺7292條,簽發全國平臺869條。
三、強化內容建設,傳播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堅持導向為魂、內容為王,通過政策和資源傾斜,培養內容生產團隊,創作出一批聚焦新時代新思想的精品力作。過去5年,中山臺創作的《醫院里的故事》《美麗西江》(聯合攝制)《醉龍》《“候鳥”汽車工程師》《潮涌伶仃洋》《四大百貨》《生死43天》等7部紀錄片先后入選廣電總局推薦的優秀國產紀錄片目錄;原創視頻《謝謝你為湖北拼過命》和沙畫短視頻作品《為了與你相遇,我已經走了3072小時》入選2020年廣電總局優秀網絡視聽作品名錄;近2年共有9件公益廣告作品獲得國家或省級獎項。中山臺也通過不斷提升內容的有效性和感染力,把內容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榮獲2018年廣電總局國產紀錄片“優秀播出機構”稱號;連續4年獲評國家或省級廣播電視公益廣告扶持項目優秀傳播機構。
堅持“移動優先”戰略,自2020年3月起,實現全部新聞資訊均在中山手機臺APP首發。同時,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媒體發展規律,創新表達方式,以網友喜聞樂見的形式,利用微博、微信、短視頻等方式,推出更多短小精悍、鮮活快捷的內容,方便人們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2020年,中山手機臺等抖音號共發布上千條短視頻,總閱讀量超過18億,總點贊量達4600多萬,其中100萬+閱讀量200條,閱讀量最高的一條達2.5億+。
四、緊跟技術前沿,實現內容技術雙輪驅動
媒體融合發展是一次以技術創新為引領的媒體變革,必須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2019年6月,中山臺向中山市委市政府提交市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方案,“中山市融媒體中心”相關軟硬件建設項目獲得市財政2500萬元資金扶持,項目整體已于2020年底完成建設。中心系統融合了目前所有媒介內容生產流程,實現一次采集、多元分發;具有大數據分析功能,可繪制用戶畫像,提升策劃精準度;利用5G網絡,實現移動優先、提高生產效率;利用AI技術,節省人力資源;擁有全媒體全程績效考核功能,用績效導向,倒逼采編隊伍思想轉向和行動轉型。
4K超高清技術的發展也是近年廣播電視媒體改革的新機遇。中山臺提早瞄準風口,積極布局4K內容和平臺建設。2018年4月,《中山廣播電視臺4K超高清電視制作分發平臺及高清制播系統建設項目論證報告》成為我國首個通過論證的地級市4K超高清電視制作分發平臺建設方案。中山市財政采用股權投入的方式,向中山臺4K超高清電視制作分發平臺和高清制播系統建設投入了1.5324億元。目前,中山臺的三個電視頻道均完成高清改造;全國地級市首臺20+訊道4K超高清電視轉播車于2020年9月交付;“240㎡演播室全媒體交互式平臺項目”“4K超高清電視媒資系統”等項目均已投入使用。未來,中山臺將利用現有的技術設備基礎,建設4K紀錄片創作基地,提高4K超高清內容生產能力,向市場輸出綜藝節目、體育賽事等超高清內容制作服務;進一步探索5G+4K+VR應用,推動發展互動視頻、沉浸式視頻、VR視頻、全景直播和云游戲等高新視頻產業。
五、改革體制機制,產業發展探索新模式
發展文化產業,創新體制機制是關鍵。2016年,中山臺啟動文化體制改革,剝離宣傳和經營業務,將全臺所有經營業務劃入下屬廣東聲屏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聲屏傳媒”)。聲屏傳媒于2016年底完成股份制改制,并于2018年2月掛牌新三板,成為全國首家整合地級市廣播電視臺全部經營業務并成功掛牌的企業,也是全國首家獲得廣電總局批準并在中央文改辦備案掛牌新三板的國有文化企業。聲屏傳媒將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和成為公眾公司的優勢,實現產業經營與資本運營兩條腿走路,通過投融資、收購、交易等資本運作方式,對接市場上的資源和資金,包括引進戰略投資者、介入演藝經紀、投資拍攝電視劇等,為未來公司上市積累經驗。改制后,聲屏傳媒已開展兩輪融資近6000萬元,引入了兩家資源豐富、實力雄厚的戰略投資者,為公司發展壯大提供了資金和資源支持。
與此同時,聲屏傳媒逐步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治理結構,系統推進激勵機制改革,做到權責明確、獎罰分明,充分激發員工內生動力,凝聚改革合力,釋放發展活力。在產業經營方面,將立足文化傳媒主業,積極拓展相關文化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強化節目內容在政務、文旅、健康、交通、民生等領域的延伸;整合公交候車亭等戶外廣告資源,推進全媒體運營;利用媒體資源優勢,拓展大型政務、商務、文化活動及會展業務,探索建立“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運營模式;積極探索智媒文旅發展新路徑,努力推動中山文旅產業融合發展。2020年,聲屏傳媒與南區合作開展了南區寮后村僑房“活化”改造項目,項目從總體規劃、設計,到施工、引入運營企業,都由聲屏傳媒全程跟進,項目已接近完工。與中山市南朗鎮合資成立文旅運營公司,負責5A景區——孫中山故里旅游區的全域旅游開發,整合運營中山影視城、左步村、崖口村等旅游資源,并開發濱海紅色教育線路、華南養生節、海濱棧道馬拉松等項目,努力將南朗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濱海國際商務文旅勝地。
未來,聲屏傳媒將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規范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提高企業競爭力,通過資本運作,整合中山國有傳媒、文化、旅游資源,發揮資源聚集效應,擴大經營體量,爭取3年內在創業板上市,打造擁有知名品牌、主業突出、核心能力強的新型傳媒企業,實現事業產業有機統一、良性互動,增強自我造血機能,推動可持續發展。
海峽廣播電視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軟件大道89號福州軟件園A區28號樓五層
Copyright ? 1999-2025All Rights Reserved閩ICP備12023208號